专家:乳腺癌要做到精准施治 医疗团队建设需专业化
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更是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任医师苏逢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十年来,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且很多患者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
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更是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任医师苏逢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十年来,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且很多患者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高发的癌症。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乳腺癌35.72万,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五位。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2025年1月1日起,《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 年)》正式实施。据统计,在今年医保目录调整中,共有两款乳腺癌创新治疗药物进入医保,包括单抗类以及抗体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高发的癌症。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发乳腺癌35.72万,在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五位。
近期觅健平台发布了由多位知名专家和觅友们参与调研的《中国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白皮书》,这是首个针对中国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活状况进行真实世界调查的白皮书。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人群中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1]。其中,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80%[2]。2016年以前,治疗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主要方法是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
乳腺组织的密度与体内激素水平,尤其是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高雌激素水平不仅会增加乳腺组织的密度,还会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知易行难”,从明确目标到实现目标之间往往隔着一层巨大的障壁,比如文学和影视作品里,打倒反派头头故事就大结局了,但知道头头是谁就只是个开始。同样的道理,要想遏制危险的癌症远处转移,循环肿瘤细胞(CTCs)肯定是重点攻击目标,但别说是精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在日前举行的“乳腺癌北方沙龙·年度进展回顾”会议上,肿瘤瞭望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频教授介绍2024年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领域取得的进展,并就该领域未来ADC药物治疗的发展方向进行介绍
“乳腺癌北方沙龙·年度进展回顾”于2025年1月3~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中乳腺癌诊断、治疗及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深入探讨了各亚型乳腺癌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并聚焦于CSCO BC指南的更新讨论,为乳腺癌的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
亲爱的觅友们,今天的直播文章,嘉宾是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乳腺中心李薇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徐露教授!我们主要整理了大家关心的这些问题:
步入2025年以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已经正式实施,在本轮目录中,肿瘤用药部分新增26个(含4个罕见病),其中包含单抗类、抗体偶联药物(ADC)两款乳腺癌创新药物。
“从2017年至今,在创新药审评机制改革措施推动和医保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越来越多的乳腺癌创新药快速进入临床,给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机会,也有效减轻了患者经济压力和思想负担。”针对乳腺癌治疗,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袁芃教授近日接受新京报
“从2017年至今,在创新药审评机制改革措施推动和医保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有越来越多的乳腺癌创新药快速进入临床,给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机会,也有效减轻了患者经济压力和思想负担。”针对乳腺癌治疗,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袁芃教授近日接受新京报
从过去到现在,乳腺肿瘤诊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与医脉通一起,沿着一条时间线,回顾乳腺肿瘤领域“大事件”的发生发展,回溯研究者们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它其实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激动剂(GnRHa),像戈舍瑞林、亮丙瑞林、曲普瑞林等都是临床常用药物。由于这类药物需腹部皮下注射,便得了 “肚皮针” 这个俗称。它的关键作用在于抑制卵巢功能,降低或阻断体内雌激素水平。
42岁的张女士(化名),日常为家庭和工作忙碌奔波,身体偶尔发出的一些小信号,她常常选择忽视。前段时间,她感觉乳房时不时胀痛,刚开始还以为是自己太累了,出现了一些幻觉。然而,胀痛感愈发频繁,在家人的催促下,她才不情愿地来到医院检查,结果竟是乳腺增生。
2024年12月初,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东晓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内的女性居民正聚集在这里,排队等待乳腺癌筛查。在此之前,深圳多个社康中心、妇幼保健院已经进行了多轮宣传,呼吁尽早发现乳腺癌患者。
本病例女性患者,于外院初诊为左乳腺浸润性癌伴肝、骨转移,cT2N3M1 IV期。患者在外院晚期一线接受曲帕双靶联合紫杉醇(THP)并联合地舒单抗进行骨保护治疗,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晚期一线无进展生存期(PFS)达22个月。后患者出现颅脑及脑膜转移,由于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造成大量的疾病负担和死亡。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以及内分泌治疗。其中,OFS作为一种内分泌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绝经前激素受体(HR)阳性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